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级信息
【市残联】济宁市首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正式授牌
发布日期:2023-07-10 15:57 浏览次数: 字号:[ ]

7月6日,是第十三个全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全国助残志愿服务培训交流活动在山东济宁举行。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山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邹斌芳,中共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红玉,中国残联原副理事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相自成,中国残联组联部副主任、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郭韶华,济宁市政府副市长刘东波,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瑞兰,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杨聪等出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黄金山主持开幕式。中国残联、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全国各省地市残联组联部门代表、全国各省地市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和协会理事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培训交流活动,济宁市政府残工委成员部门,济宁市残联系统工作者也参加了部分活动。

图片


活动开幕式上,吕世明副主席授予济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牌匾。济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作为济宁市首个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从2019年开始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重点围绕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就业扶贫、文化生活、体育健身、权益维护、法律服务、心理辅导等内容开展助残志愿服务,为全省、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工作贡献了“济宁经验”。

图片



坚持党建引领

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要求,深化“党建+助残”模式,发挥好志愿服务基地作用,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到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成为各级部门(单位)党建活动实践基地。进一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将“阳光助残”文明实践志愿助残服务纳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党建主题活动内容,经常性组织志愿者到助残志愿服务基地为残疾人提供日常化服务。

规范提升服务

从残疾人需求和助残志愿基地实际出发,建立“订单式”志愿助残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助残志愿基地作用,打通残疾人与助残志愿者间的信息壁垒,形成残疾人按需下单、助残志愿基地及时派单,助残志愿者精心办单,残疾人客观评单的闭环流程,从而实现助残志愿服务精准匹配残疾人需求,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流程化稳固运行。完善和优化服务内容和流程,加强档案管理,合理调配时间,推广“结对加接力”等服务模式,为残疾人提供规范化、常态化志愿服务。

强化制度管理

为实现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制定《助残志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开展助残志愿活动的实施方案》,规范志愿者招募、培训、调配、激励等工作,响应山东省委关于志愿服务数字化管理的要求,依托山东省委宣传部开发的“志愿山东”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完成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志愿者可通过 APP、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志愿服务网注册申请成为志愿者,在平台上加入志愿服务组织,接受组织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服务组织可通过位置打卡、服务时长、上传的服务照片及服务记录监督志愿服务情况。

发挥自身优势

充分发挥济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职能作用,重点围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在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残疾人技能培训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志愿活动。通过业务工作与志愿助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志愿助残服务渠道,使志愿助残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充分利用“周五有约”残疾人就业服务直播、全国残疾人信息化服务平台中求职登记模块、山东省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系统,全面掌握残疾人就业、培训需求,根据残疾人需求信息,开展对应的志愿助残服务,提高志愿助残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图片

下一步,济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将认真学习贯彻吕世明副主席的重要批示精神,高质量推进志愿助残服务,加强项目宣传、拓宽参与渠道,通过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残健交流互动等方式,推动健全助残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助残志愿服务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动志愿助残工作不断显现新成效。定期对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及时总结志愿助残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先进典型的培树和宣传,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助残单位和个人适时予以表彰,营造关心支持残疾人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励更多志愿者到志愿助残服务基地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