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8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专项课题—大连理工大学“智能环境控制辅具在残障老人健康监护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相关人员来我市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调研工作。调研组先后到邹城市、任城区、兖州区部分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走村入户,实地调研了解智能化改造内容和使用情况,与改造家庭交流无障碍设施设备使用及维护情况,调查改造受益人对改造技术应用的满意度、接受度等评价情况。8日,调研组到市儿童康复中心、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调研康教融合教育、中心建筑无障碍建设情况,与市残联及调研县市区开展座谈,详细了解智能化改造工作的绩效目标设定、受益对象筛选、改造工作流程、经费支持保障等方面情况。市残联理事长张修占、副理事长张强、部分县市区负责人等参加调研和座谈。
近年来,济宁市将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一项直接惠及残疾人、显著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纳入市、县党委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济宁市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80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目标,截止2023年底,全市“十四五”期间已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228户,其中,2021年完成2571户、2022年完成3278户、2023年已完成2379户,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规范改造程序。济宁市残联将家改工作纳入全市残联系统工作重点,经常性开展调度督促,通过工作平台转发外地市的改造工作经验做法,发布工作动态、最新要求等信息,调动各县市区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利用年度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成果,调研残疾人家改实际需求,制定改造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残联准确了解每个残疾人家庭的真实需求和需求迫切程度,联合施工方共同入户论证改造方案,征求残疾人家庭意见,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反馈修改方案,实施“一户一策”。改造方案确定后,逐项汇总改造部位及工程预算,采用政府采购形式,公开确定施工单位,严格施工图纸、施工前后对比照片、安全文明施工、确保质量、档案移交等关键环节。
二是强化督导检查,保证序时进度。市政府督查室每月调度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年初设定每月工作计划目标,逐县市区报告进度情况。市残联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将家改工作列入常态化调度督导内容,在开展日常走访调研时,对家改工作进行常态化调度指导。各县市区将监理贯穿施工全过程,组织各层面检查回访,逐一入户,认真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残联四方联合验收,形成项目档案,录入系统数据,严把改造质量关口。
三是坚持规范管理,创新高效运作。市县财政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为重点保障对象,在资金投入、项目运行、绩效评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积极争取和统筹中央彩票公益金用于无障碍改造项目。在执行改造内容标准时,围绕残疾人居家生活“无障碍”中心,按实际需求确定改造内容,对项目可用资金统筹使用、科学管理,既不搞平均化,也不相差悬殊。突出以无障碍基础设施改造为重点,不以纯辅助器具适配代替无障碍改造项目。制作“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户”标识牌,标明户名、改造时间、内容等,确保经得起各级的检查评估。
四是围绕满意提升,广泛开展宣传。将残疾人群众满意度作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落脚点,编印宣传册、工作集锦,广泛开展工作宣传报道,宣传受益家庭生活条件改善情况,积极接纳社会各界工作改进意见,畅通工作质量监督渠道,提升残疾人满意度。成立市、县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队伍,组织残疾人工作者、专门协会代表、助残志愿者等对公共服务场所和社区设施、交通道路等日常生活场所进行实地督导体验,推动提升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深化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文明理念。
2022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对我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济宁市委、市政府对市残联进行了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