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邹城市大力弘扬“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理念,创新“体育+”残健融合发展模式,构建“选才-培养-参赛-就业”全链条培育机制,深入推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既打破刻板印象、激活了残疾人潜能,又提升了残疾人竞技水平和社会接纳度,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政策机制,筑牢发展根基。将“残健融合”理念深度融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通过科学优化活动场所布局,改建无障碍坡道,购置适宜残疾人使用的室内康复健身器材,成功打造全国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3处。同时,积极开展“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服务,为200余户重度残疾人家庭配备了健身器材,组建由康复医师、社会体育指导员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定期上门开展器材使用指导,并为残疾人定制个性化康复健身方案,让重度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健身服务,有效改善肢体机能与心理健康,从基础层面为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参与热情。秉承“残健共融”核心理念,持续搭建多样化运动平台,常态化举办残疾人趣味运动会、残健融合运动项目,不断拓展残障群体体育生活场景。在第十七次全国特奥日,举办“艺童益行・融合共享”特奥运动会,紧扣“融合共享,关爱服务智力残疾人”主题,组织255名特殊小朋友参与旱地冰壶、划旱船、组合障碍跑等10项趣味运动。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锻炼特殊儿童肢体协调性,让他们感受竞技乐趣,更打破残健群体间的隔阂,推动平等、包容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共融的生动实践。
创新服务模式,拓展融合深度。以大型残疾人体育赛事为纽带,搭建“赛事+服务+赋能”三位一体平台,助力残疾人展示风采、融入社会。2023年2月,成功承办第七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暨山东省残疾人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通过“体验-训练-竞赛”三阶段模式,让近200名残疾儿童沉浸式体验滑雪、雪地足球等20余个冰雪项目,实现了他们的冰雪运动梦想,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2024年4月,又顺利承办山东省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暨2025年全国残运会选拔赛,吸引全省7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同场竞技。赛事期间,结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展示、公益义卖等活动,使赛事不仅成为竞技舞台,更成为残障群体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推动社会对残障群体的认知与接纳,彰显人文关怀与社会温度。
完善培育体系,提升竞技水平。“基础选拔-专业集训-赛事锤炼”三阶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覆盖全年龄段的选拔机制,通过基层残联筛查、学校特教老师推荐等渠道,广泛挖掘具有运动潜力的残疾人苗子;整合专业体育院校、康复机构资源,打造“体教结合+医体融合”培养模式,为运动员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和康复计划。通过承接济宁市残疾人乒乓球队、举重队集训任务,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训练平台。邹城市在山东省第十一届残运会上,获得金牌9枚、银牌9枚、2枚铜牌;在山东省残疾人举重锦标赛暨2025年全国残运会选拔赛上,摘得金牌1枚、银牌1枚,2人获优秀奖。优异成绩的取得,不仅激发了残疾人运动员的内生动力,也实现了竞技成绩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突破,为残疾人事业向“促进发展”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下步工作中,邹城市将继续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动员更多残疾人参与体育康复健身,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