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信息
【邹城】山东省残联刊发我市残联经验做法
发布日期:2025-09-24 11:00 浏览次数: 字号:[ ]

9月19日,《山东残疾人工作简报》刊发《邹城市深化长期护理保险与残疾人政策融合》一文,介绍了我市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打通政策融合梗阻、拓展服务供给能力、筑牢安全保障底线,扎实做好深化长期护理保险与残疾人政策融合工作。

打通政策融合梗阻,实现服务精准覆盖。加强长期护理保险与托养、养老等政策衔接,整合长期护理保险指标与残疾人需求清单,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推动评估结果互认,惠及残疾人7986 人。发动 614 个村(社区)培养“政策明白人”“政策宣讲队”,全面摸排符合长期护理保险条件的残疾人,推送残疾人信息至镇街医保服务站或协议管理护理机构,实现政策应享尽享。

释放资源叠加效应,拓展服务供给能力。对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等进行资质查验,符合条件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等标准化服务,已签约服务4733 人。创新“双证护理员”培养机制,同时培训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规范和助残专业技能,考核合格者同时获得两类服务资质,形成“培养一个、服务两类”的队伍建设模式。开发“帮扶”公益岗,为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助医、助洁、代办等一对一照料服务;偏远地区无法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的,由乡镇(街道)统筹开展居家托养服务,每月至少上门服务 4 次、每次不少于1 小时。

强化服务质量管控,筑牢安全保障底线。医保部门牵头残联、医疗机构组建专业评估小组,按照“材料初审、入户核查、集中会审”流程,评估申请人失能状况、残疾等级与政策匹配度,确保认定结果客观公正。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核心服务指标,通过智能手环实时采集服务时长、轨迹等过程数据,结合家属扫码评价和电话回访,生成包含服务质量、态度、效果三维度的个性化“服务画像”,推动残疾人服务综合满意率持续提升。对全市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通过“查制度台账、看设施设备、验疏散通道、考应急处置”四步工作法,全面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为残疾人提供规范、安全、舒心的生活环境。

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统筹整合资源、加强部门协作、做好服务衔接、创新服务方式,持续通过长期护理保险与残疾人政策融合,提高残疾人照护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具有邹城特色的残疾人保障服务品牌。